Home
About
Service
Case
Innovation
News
Job
Contact
对于水质较为稳定的系统,可参考同类型过滤器在相似工况下的运行经验。一般来说,在常规的工业水处理或民用供水场景中,当进水水质较好时,反冲洗频率可能为 2 - 3 天一次;如果进水水质相对较差,例如原水浊度较高或悬浮物含量较多,反冲洗频率可能增加到每天一次甚至更频繁。
过滤器进出口的压力差是一个重要的指标。当压力差达到一定数值时,说明滤料层的阻力增大,可能是由于杂质积累导致的,此时需要进行反冲洗。通常,当压力差达到 0.05 - 0.07MPa 时,可考虑进行反冲洗。但这个数值并非绝对,不同的设备和工况可能会有所不同,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。
密切关注过滤器的出水水质,如出水浊度、悬浮物含量等指标。如果出水水质出现明显恶化,即使压力差尚未达到设定值,也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反冲洗。例如,当出水浊度超过设定的标准值(如大于 1NTU),且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后,可通过反冲洗来改善过滤效果。
如果进水水质发生突然变化,如浊度、悬浮物含量、有机物含量等指标明显升高,需要相应地调整反冲洗频率。例如,在雨季时,原水的浊度可能会大幅增加,此时应增加反冲洗的次数,以保证过滤器的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。
记录过滤器的过滤周期和通过的水量。一般来说,当过滤器运行达到一定的时间或处理一定量的水后,滤料会积累较多的杂质,需要进行反冲洗。可以根据设备的设计参数和实际运行情况,确定一个大致的过滤周期,如运行 24 - 48 小时或处理一定体积(如 1000 - 2000 立方米)的水后进行反冲洗。同时,结合实际的流量情况进行调整,如果流量较大,杂质积累速度会加快,反冲洗频率也应相应提高。
微信扫一扫
手机端